空氣中的濕度 (空氣中所含水分多少) 對人體的健康亦有很大的影響
相對濕度 (Relative Humidity/RH)= 常用的濕度指標. 表示空氣中水蒸汽的飽和程度
在一定溫度下,相對濕度越小,則空氣中水分距離飽和狀態越大,水分蒸發就越快
當濕度達到80%~100%時,空氣很少能再吸收水分
高溫、低壓、高濕度的作用,人體汗液不易排出,出汗後不易被蒸發掉,因而會使人煩躁、疲倦、食慾不振。
易引發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久咳不癒、浮腫、便秘、腹瀉等不適
甚至 身心症狀如憂鬱、躁鬱等,也常因天空陰霾多雨,紛紛出籠
在任何氣溫條件下,潮濕的空氣對人體都是不利的
低溫時, 潮濕加強了空氣對熱的傳導作用,使體熱大量散失
熱環境中,相對濕度又太大時,有礙於機體蒸發散熱
現代氣象學認為,對人較適宜的濕度是:
氣溫: 15℃~20℃時, 相對濕度: 45%~55%
氣溫: 25℃時, 相對濕度: 20%
當濕度計顯示60%以上時,便是潮濕預警的開始
家裡潮濕的話, 適時開窗抵抗潮氣、通風
若室外濕度更高, 開窗也是必須的, 問題在於如何開窗, 什麼時候開窗最適合?
天氣晴朗:
中午外面的空氣濕度處在最高值,不宜開窗,
應在下午或傍晚,氣候相對乾燥時開窗調節
濕度較高的天氣:
把朝南或東南方向,(上風方向)的門窗關閉
只開朝北或西北方向 (下風方向)的門窗,以減少水汽進入室內
Reference websites:
http://iask.sina.com.cn/b/15985357.html
http://www.rouding.com/life-DIY/life-baike/31984.htm
http://ccnia.tnua.edu.tw/~ljk/health/%C0%E3%AB%D7%BBP%B0%B7%B1d.htm